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想法是什么?
张文荣: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对当代生活的一种影响,对当代文明的传播,相比较主流意识形态,当代艺术以更真实,彻底和纯粹性努力去进入大众,试图影响和改造人类的生活。换句话说,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文化形式必须得力于传播和和有效的影响方能进入大众生活,尤其是在当今中国。这让我直接想到当代报纸作为一种有力的文化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几代的的思维意识。力量之强大和影响之深远,我就想以一种很大的规模来表现这种很强的力度。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为什么选择报纸作为创作的媒介?
张文荣:谈到传播,在中国最成功和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报纸和电视传播,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情况改变,但主流和严肃的传播仍然是报纸和电视,这种报纸文化的传播以及对当今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影响和全方位的渗透当代中国人还有着深远的影响,深深影响着当今中国人的思维意识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判断能力。当然,报纸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载体,这种纸张材料的轻巧脆弱到最后构建出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和张力也让我着迷,以及在我的作品中,报纸像水流一般先从家用水龙头流出到蔓延全世界,再到渗进地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这种意味,形式等等,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敏感于这种看不见或者大家习以为常的强大的渗透力量和类似因果式的循环。

电影截图 2016-10-24 上午11.32.53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做这个艺术项目,你最终希望表达怎样的观念,为我们介绍下实施过程?
张文荣:这个项目虽然很庞大,其实它是我的考虑比较深入的一个大型展览中的其中一个子项目,关于整体的展览形式和内容我目前不方便大规模的透漏,不是因为其它的原因,而是整个作品的形成和整个展览过程的准备,完善和呈现都是一种紧密联系报纸材料的文化含义和功能展开的。作为很多的当代艺术展览,大家普遍反应平平,甚至感觉无聊,缺乏文化反思,对当下的文化秩序缺乏思考,不接地气,对艺术本身和艺术展览形式没有丁点突破,在想像力和视觉上甚至不能给观众丝毫异样和刺激。我的整个项目从准备,制作到展示等等各种细节和环节都是针对这些进行了我的思考,就是怎么能围绕自己的观念,利用选择的这种材料的各种含义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形式和丰富多元的创作过程,对当代艺术的生产,传播,展现和后期流通进行一个全方位独特的思考和实践。光这一件全国境内进行的的大规模艺术项目,到今天为止,其实只是一个准备过程,这件跨地区的拍摄最终的呈现作品是一件大型影像作品,但也是我整个创作的其中一项,我们在全国各地实施,在各地聘用大量工人进行协助,往小里说,他们干一个星期,只是我的影像作品的几秒钟,一天完成几帧。类似于定格动画电影,只是因为参与人数过多,规模大,创作过程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有些人认为是地景艺术或者行为艺术,其实都不是。这些地域偏僻,这些人如今的价值观相比较城市生活更加保守,可以说更加中国,他们对当代艺术从陌生到合作到积极参预有很大的信息量,纵观这几年的当代艺术影响力,我们这次的创作过程中的互动以及代艺术的普及拓展以及大众参预度无疑是很高的。简单介绍一下实施过程,我们选场景,然后购买当地的大量报纸,基本上所到之处把当地旧报纸都收购光了,然后雇佣大量工人整理和粘贴,最后是工人摆放报纸配合逐帧拍摄。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到目前为止你都在哪些地方实施过了?
张文荣:北京出发,经过甘肃张掖的沙漠,山丹的有明代长城残垣的戈壁,嘉峪关长城,内蒙古的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草原敦煌,新疆等。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为什么选择在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或者生活条件恶劣的环境实施呢?在环境方面你是怎样考虑的?这些地方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张文荣:在视觉上我需要强调报纸的巨大的进攻力量和速度感。所以我选择在视觉上非常开阔的地带。当然更主要是从观念上来看,这些地方相较其它地区确实荒凉,在一接触国外的信息和当今新的文化观念先进意识思潮方面所知甚少,甚至主动排斥拒绝,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他们反而在价值观和对外界的判断更加依赖于主流官方的意识引导,他们是很中国的人群,与当今中国的大多数人很相像,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思考。思考什么,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的报纸的影响力的巨大和渗透是惊人的。最偏僻和再荒凉的地方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输入是不存在不在服务区的。当然这是件影像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纯视觉的东西,我的设计是它需要和我其它的作品参照观看,在我创造的这个展览网络里来看的话,作品意义是很多元的。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相信在实施这个艺术项目的同时,你一定经历的是一个很艰苦漫长的过程,能为我们介绍下遇到的事情吗?
张文荣:艰难太巨大了,基本伴随每一天,我们的这些实施地区基本上都是些偏僻,甚至是渺无人烟的地区,气候条件也是是很恶劣的,诸如沙漠,西北的草原,茫茫戈壁,说个自不量力的话,基本上每个地方每一天都是在跟大自然做斗争,耍策略,因为我们的材料是报纸,这些地区又都是风很大的地方,狂风又很少间断,有的地区风大的时候,人都站不稳,点都不夸张,白天太阳大的要把人烤化一般,周围全不毛之地,连个遮凉的地方都没有,一到晚上,又冷的哆嗦,但为了影片的光线自然真实,我们的拍摄不能间断,有时候一秒钟的影片我们付出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前两个月,内蒙库布齐沙漠百年难遇的沙漠洪水将我们半个月来雇大量人工准备的材料全卷入洪流,费尽周折,我的工作团队才安全撤离出来。上个月,靠近新疆那地瞬间飞砂走石,风大的人都站不稳,几天的拍摄素材和现场瞬间全没了,所以天气恶劣,劳命伤财是常有的事。再加上拍摄地区地广人稀,雇佣人工,与当地政府协调,无数的细节,每一天都有很多丰富和庞杂的细节,写出个上百万字的随记来都没问题,我现在没空,这个工作我随后会有整理出版,另外我们有专门的摄影师拍摄纪录片,届时会和影像作品同时展出,这里再不赘述。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实施这个艺术项目的过程中,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张文荣:五味杂陈,感动,沮丧,伤感,激动等等,所有的形容词都能用上,各种感觉随时不停转换,但我首先是感激这段经历,相信这段经历对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关注它的人相会不少触动。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做这件艺术项目,你觉得它的意义在哪?
张文荣:我是个艺术家,大伙对我的评价也是不疯癫不成魔,其实在做这些思考和具体实践的时候不管准备多么充沛,都会有太多的未知性。还是到时候结合我整体的作品负责任的别人来谈吧,对我来说,它对当代艺术将会有一些新的拓展,对传统的展览形式以及艺术和大众关系的重新界定,艺术和当代社会的影响等,当代艺术也许会产生新的意义,艺术得以存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给这个社会的文化贡献到底是什么,艺术怎么有意义的拓展等,到时候咱们再参照展览具体谈吧。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你觉得它在国内实施和国外实施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张文荣:太不同了,甚至就国内实施期间,这些地区间的差异都很大。我的目的是从中国开始,全世界跑一圈,其中的不同等我作品完成差不多时候结合影像,文献资料一起呈现,那样能谈的更具体准确。笼统的先讲一下,欧洲国家,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等等这些地区对报纸的感受都是不相同的,报纸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形态含量大不同,而咱们还让中国报纸冲出去在全球蔓延一圈,当然不能是为了好玩,咱们专文讨论。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你的这件作品跨越了多种艺术形式,大地包裹艺术,影像艺术,行动艺术甚至贫穷艺术,对此你是怎样构想的?
张文荣:其实我压根没想过跨越还是不跨越,我想的是让什么媒介能将中国报纸或者报纸这件事情说的深入和好一点,而且能找出一种紧密贴合报纸这种材料和材料蕴含的文化含义的展览形式甚至传播形式来精致和贴身的方式来呈现,有准确的艺术形式咱就拉来用,不够的咱就创一个,最后,弄来弄去,弄了这么一个奇怪但大家又都觉得很艺术的这么一种文化形式,从作品的准备,呈现,到展览,到宣传传播,甚至后面的收藏,我都和现今流行的展览传播形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我也很欣慰。本来,我是容易对一种形式很快产生无聊的那一类。不管是对艺术媒介,还是展览形式,只要成为潮流,立马成了标准,立马做了奴隶,我觉得创新应该是艺术家最可贵和最基本的品质和素养。而在艺术上冒险是上帝唯一赐给艺术家的特权。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将来如果做展览的话?你将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呢?
张文荣:呵呵,这个我不透漏,明日报纸,咱们不能提前播报。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从绘画转变到做这样大型的艺术作品有压力吗?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以后再进行绘画能否满足你的艺术表达欲望?
张文荣:艺术上的冒险是最大的快感,不要说绘画能否满足我的艺术表达愿望,就这次的综合性的这种形式都无法满足我之后的表达,我会又新的寻找。

新浪当代艺术频道:接下来你选择在哪里拍摄?你的最终目的是实施到哪里?
张文荣:接下来先暂且保密,到时候我们会有预告,我们的目标是铺满全世界。